“安全不僅是技術活,更是良心活,看不見的地方更要用良心做。”奇瑞汽車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的一句話,揭開了汽車行業在智能化浪潮下的一場深刻反思。近期,工信部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整治行動引起了廣泛關注,揭示了電動車設計中潛在的安全隱患,也反映出當下智能化趨勢下,部分車企可能忽視了車輛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擴張,智能科技的應用成為了吸引消費者的亮點。除了隱藏式車門把手,還有車內冰箱、彩電以及大沙發等配置似乎成了新車型的標準裝備。但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背后,是否真的考慮到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和安全?當碰撞事故發生時,那些看似先進的電子設備能否保證乘員的安全?
奇瑞汽車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5月13日,奇瑞進行了一場長達五小時的連續碰撞測試,展示了對安全性的高度重視。這場測試模擬了多種復雜路況下的碰撞情況,包括正面碰撞、側面刮底實驗及中心柱碰等極端工況。風云A9L在這次測試中的表現尤為突出,它不僅成功抵御住了高強度沖擊,還展示了卓越的防護性能和逃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亞洲最大的碰撞安全試驗室,奇瑞龍山試驗中心是奇瑞安全標準的誕生地,奇瑞每一款車都要在這里經過超67種場景碰撞,超7500次模擬仿真碰撞,超100次實車碰撞。這種看起來貌似“笨功夫”的背后,金屬形變的微妙弧度、吸能結構的逐層潰縮、焊點斷裂的力學傳遞,數字模型難以完全復現的物理細節,恰恰是生死攸關的關鍵所在。
L在安全之夜接受的種種測試,正是這種理念的具象化。這些超越國標數倍的測試場景,實則是將車輛置于交通事故的量子疊加態,在極限工況的混沌中尋找確定性的安全解。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盡管智能科技的應用為駕駛體驗帶來了極大的提升,但大多數購車者仍然將安全視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中國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時最關心的因素依次為最大續航里程(51.3%)、充電所需時間(46.2%)和汽車安全性(46.0%),其中動力系統保護措施是最受關注的安全特性。也就是說,無論技術如何進步,消費者始終期待汽車能夠在關鍵時刻提供可靠的保護。
此外,隨著ADAS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車輛的主動安全配置,如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等,期望這些系統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同時,電池安全性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經歷了多起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之后,消費者對于電池熱管理系統、過充保護等方面的重視程度顯著增加。
安全在何時都不為過。在一些車企為追求科技感犧牲機械冗余時,大家是否記得種種因碰撞后門鎖失效釀成的悲劇?奇瑞的物理碰撞測試,實際上是對這種異化的矯正。比如風云A9L的9安全氣囊系統中2060mm超長側氣簾,在6秒保壓時長里構筑的柔性堡壘,遠比花哨的語音交互更能安撫消費者的安全焦慮。
我們能夠看到,奇瑞通過持續不斷的物理碰撞測試來確保每一款車型都能達到最高的安全標準,正是回應了消費者的這一核心需求。無論是高強度車身結構的設計,還是全方位的安全氣囊布局,奇瑞都在用實際行動證明:只有真正將安全融入到每一個看不見的地方,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