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傳統與創新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合作共贏已成為當下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一汽與零跑的這場“聯姻”,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期的一個重要觀察樣本。
一則收購傳聞,讓零跑汽車股價五日大漲14%,市值逼近千億港元。傳統汽車巨頭中國一汽與新勢力黑馬零跑汽車的這場“聯姻”,背后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期的深度戰略算計。
8月20日,據多家媒體報道,中國一汽正在籌劃入股零跑汽車,計劃收購約10%的股份,成為其戰略股東。
該方案已在內部相關部門流轉推進。針對這一傳聞,零跑汽車官方回應【汽車維基】“不予置評”,但資本市場反應熱烈。
資本聯姻,
戰略合作走向深度綁定
這起合作并非突發奇想,而是雙方五個月前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后的資本深化。今年3月3日,中國一汽與零跑汽車在長春簽署了這份備忘錄,確定從技術和資本兩個維度開展戰略合作。
合作迅速從紙面走向現實。3月底,中國一汽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平臺顯示,紅旗品牌G117產品整車聯合開發及平臺許可費技術采購項目,已由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標。
零跑汽車在最新財報中披露,公司與中國一汽首個合作開發車型項目已經落地,后續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知情人士透露,“一汽與零跑更多整車合作新項目也正在探討中”。
各取所需,
一汽破解新能源轉型焦慮
一汽選擇此時入股零跑,是基于精準計算的戰略決策。作為年產超300萬輛的“共和國長子”,一汽在新能源領域明顯落后。
2024年,一汽新能源銷量為33.9萬輛,未達到50萬目標,占比僅10.6%。國資委曾點名批評一汽轉型速度過慢。
一汽看中的是零跑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CTC電池底盤一體化等全域自研成果。這些技術將直接加速一汽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升級,補齊其在智能網聯方面的短板。
收購10%股權既能讓一汽獲得重要話語權,又不必承擔過度投資風險。這種技術互補性成為雙方合作的重要基礎。
股權“甜蜜點”,
為何必須是10%?
10%的股權是一個經過精密計算的“甜蜜點”,對雙方而言都意義非凡:
對一汽而言,這是恰到好處的影響力與低風險。一汽由此獲取零跑董事會席位和重要話語權是大概率事件,能夠參與零跑的戰略決策,深入了解其技術脈絡和運營模式,而非單純財務投資。
相比于控股或成立合資公司所需的巨大資本投入和深度融合可能帶來的管理文化沖突,10%的入股在國資監管和審批流程上阻力更小,也更靈活。
此舉可視為建立資本紐帶的第一步,若合作愉快、協同效應顯著,未來進一步增持擴大影響力也將水到渠成。
對零跑而言,只出讓10%最大的好處在于保持了自身的獨立性和運營主導權。零跑的管理團隊依然能掌控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節奏,保障了其作為新勢力的創新活力和決策效率。
10%的股權稀釋較少,不會顯著影響現有大股東(如大華股份、Stellantis集團)的持股結構和權力平衡。
但是10%卻足以換取一汽的戰略性資源支持,并獲得“國家隊”背景的信用背書,這對于其后續融資、市場拓展、供應鏈談判都極具價值。
為何不成立獨立合資公司?
成立獨立的合資公司是傳統車企合作的常見模式,但此次未被采用,原因在于一汽最渴望的是獲取零跑的核心技術來反哺自身品牌(特別是紅旗),而非共同創建一個新品牌。
若成立合資公司,技術可能被局限在合資體內,不利于一汽全面吸收轉化。
成立合資公司需要組建新的管理團隊、建立新的渠道、培育新的品牌,過程繁瑣、耗時漫長、成本高昂。
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時間成本太高。直接入股則能更快地實現資源對接和技術協同。
零跑肯定也不愿意成立合資公司,因為零跑已經將其技術平臺(如LEAP 3.0架構)視為核心產品和技術輸出源。
他們更傾向于通過技術授權和聯合開發(如已中標的紅旗G117項目)等多種方式與不同伙伴合作,而非將命運綁定在單一合資公司上。這與Stellantis的合作模式也是類似的邏輯。
零跑加速,從技術輸出到資源獲取
對零跑而言,背靠一汽這棵大樹,意味著獲得強大的資金支持與渠道網絡。2025年上半年,零跑雖然實現了扭虧為盈,但擴張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引入一汽的資金能進一步充實資金鏈,助力研發投入與產能擴張。在零部件采購等方面,零跑的議價能力也將大幅提升,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強產品價格競爭力。
零跑還可以借助一汽的政府資源,進一步拓展市場覆蓋范圍。更誘人的是,借助一汽的海外渠道,零跑車型有望明年下半年就實現出海銷售。
業績亮眼,新勢力盈利第二家
零跑汽車之所以成為一汽等傳統車企巨頭的青睞對象,與其持續向好的經營表現密切相關。
8月18日,零跑汽車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42.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74%。毛利率達到14.1%,較2024年同期的1.1%提升13個百分點,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
更值得關注的是,零跑汽車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303萬元,首次實現半年度凈利潤轉正,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實現半年度盈利的企業。
銷量方面,零跑汽車上半年總交付量達22.17萬輛,同比增長155.7%,位居中國新勢力品牌銷量榜首。
技術自研,成本控制的終極武器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面臨盈利困境的背景下,零跑能率先突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技術創新能力。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零跑汽車整車的核心零部件均為自主研發及制造,包括三電和智能化系統。自研自造比例占據整車成本的65%。
朱江明將零跑的盈虧平衡歸因于“全域自研”戰略。目前,零跑65%以上的零部件實現自研自制,涵蓋三電系統、智能駕駛、車機平臺等核心環節。
這種垂直整合模式帶來顯著成本優勢:通過平臺化開發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例如CTC 2.0電池系統實現25萬套裝機量驗證,單電池包成本較外購方案降低18%。
全球化布局,第二增長曲線已然形成
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后,零跑的全球化戰略也開始收獲成果。2025年1-7月,零跑以24980臺的出口量穩居新勢力品牌出海榜首,其中歐洲市場表現尤為亮眼。
7月歐洲訂單量超過4000臺,創歷史新高。零跑在“2025年度德國經銷商滿意度”評選中成為德國汽車經銷商滿意度第一的新品牌。
截至2025年6月底,零跑國際在歐洲、中東、非洲和亞太等約30個國際市場建立了約600家銷售與服務網點,刷新新勢力品牌汽車出海速度紀錄。
零跑還計劃于2026年底前建立歐洲本土化生產基地,進一步推動全球市場布局。
行業變革,傳統與新興邊界模糊
一汽擬入股零跑汽車,是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深度融合的又一案例。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類似的合作越來越多,如大眾與小鵬、Stellantis與零跑等。
這種合作反映了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焦慮與急迫。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傳統車企雖然擁有制造經驗、渠道優勢和資金實力,但在核心技術、智能化方面往往落后于新勢力。
對于新勢力來說,與傳統車企合作可以獲得資金支持、生產資質、供應鏈資源和海外渠道等。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合作后,借助其渠道快速打開歐洲市場就是明證。
行業整合加速的背景下,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邊界正逐漸模糊。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場合作也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注腳。
結語
零跑已將2025年全年銷量目標上調至58萬至65萬輛,并計劃明年挑戰100萬輛的銷售目標。
如果一汽入股成功,零跑將獲得又一個強大的戰略投資者支持。兩家公司的深度融合,可能會加速零跑技術的推廣和產品的市場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