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夠大,空間夠大、夠舒適豪華,DMH技術格局也大,這樣的“大美好”,銷量不可能小”,成都車展開幕當日,榮威M7 DMH開啟預售,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采訪時自信表達對榮威M7 DMH的期望。
如俞經民所言,這是一款產品力強大的插混轎車,它有著同級別難比的長續航,也是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錢漾口中,“按照B級車標準打造的一款車型”……這些也在產品造型上匯聚著自信,正如上汽設計中心全球設計副總裁約瑟夫·卡班所言,“當我設計一臺榮威車的時候,我認為它的前臉就應該整個抬起來,是要非常自信、非常昂揚的”。
值得關注的是,與榮威M7 DMH同步而來的,還有上汽乘用車“性格”的變化,俞經民坦言,“去年剛回上汽乘用車時,我最大的感受是離用戶有點遠了”,但他的“感覺”正在被改變。錢漾表示,當年自己對TO C的理解是從產品本身出發,聽取用戶的建議,而今天他認為TO C本質上是要真正在客戶身邊。
而榮威M7 DMH不僅是一款在市場表現上被寄予厚望的車型,更是一款見證榮威從“離用戶有點遠”到“真正站在客戶身邊”的車型。
“說到M7得好,我至少能數出7個來”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作為10萬級的插電混動轎車,榮威M7 DMH面對的是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比亞迪、吉利銀河以及零跑等在該細分市場都具有統治級地位的產品,并且,10萬級轎車,榮威M7 DMH也繞不開與合資燃油車的競爭。
“銷量不可能小”,俞經民的自信究竟來自何處?“說到M7的好,我至少能數出7個來”,這是俞經民的答案。這7大產品點分別是“DMH超級混動系統”、“不做短續航版本”、“綜合能耗2L級”、“手車互聯全品牌覆蓋”、“車機更聰明”、“空間大”、“全景沙發躺椅”。
這背后,離不開上汽集團的技術實力。“我們真的是從硬件到芯片再到算法全棧自研”,錢漾表示。而這也是榮威M7 DMH能夠擁有至少7個“好”的原因,以最核心的DMH技術為例,據介紹:
上一代DMH早在2017年就作為唯一的汽車類項目拿到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3年推出1.0版本,三年內迭代到了6.0版本,且帶來行業首創21合1混動管理系統PICU,做到了行業唯一油電統管。所以榮威M7 DMH可以做到,CLTC純電續航達160km,綜合續航突破2143km,百公里綜合油耗低至2.57L……
至于作用,俞經民則給出了形象的比喻,如果說電是‘導覽’,油是“人民幣”,那么該用“導覽”時就用“導覽”,該用“人民幣”時就用“人民幣”,用戶完全不用煩惱,系統自動幫你分配,按照你的需求來。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也包含著上汽集團的價值觀,俞經民表示,“為了續航長,而把油箱做大,如果秉承這種價值觀,就是沒技術!而上汽的追求,歸根結底就是要拿出比別人強的科技”。
從離用戶有點遠,到站在客戶身邊
“TO C是一個體系的TO C,包括你的產品用戶是不是愿意買單、經銷商怎么樣,宣傳怎么樣,這是一整個體系”,錢漾用一句話總結了,榮威是如何從離用戶有點遠,到站在客戶身邊的。
從產品上看,榮威摒棄了“自說自話”的產品定義邏輯,核心賣點貼近混動用戶的決策痛點,長續航解決“通勤用電、長途用油”的焦慮;低能耗也解決了用戶的使用成本問題;慕斯舒壓座椅通過壓力分散設計提升舒適性,與按照B級車打造的尺寸一起貼近家庭用戶。
甚至手車互聯都追求“全兼容”——無論用戶用蘋果、華為還是OPPO手機,都能實現屏幕無縫投射,且操作習慣與手機完全一致,兼顧便捷與安全。而這也來自用戶習慣的改變,錢漾表示,車機永遠不是用來取代手機的,因為大家離不開手機了,它就像器官一樣,我們找不著手機就像器官,在車機上如何平衡好這個延展,這是一個理念。
營銷與渠道則是榮威站在客戶身邊的最后一環,面對榮威不在消費者購買清單前列的現狀,錢漾選擇以新媒體直播為突破口,“直播的本質是客觀展示,只要有混動需求的用戶能看到這款車,就不會覺得它差,我們就有機會。”也就是先讓大家認識榮威,認識榮威M7DMH。
渠道端,榮威則創新性地建立“榮威M網”子網絡,通過數據化、標準化的服務流程,讓經銷商從“賣車”轉向“建立長久用戶關系”。“我們的目標不是追求一時的成交,而是實打實地告訴每一個顧客可以交個朋友,建立長久關系”,錢漾如是說。
值得關注的是,榮威的變化某種程度上也是上汽乘用車內部變化的一個體現。這一年,上汽乘用車從產品到營銷團隊,有一群“核武器”,而且有“核武器”對應的嚴謹,滿滿細節、各個甬道完全拉齊,力出一孔,IPMS系統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