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網傳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在公司三周年活動上的發言視頻引發軒然大波。視頻中,鄧承浩稱“購買G318無憂穿越版的員工可離職兩個月,出去‘野’完后公司再召回”,這一言論迅速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并被網友質疑為“變相裁員”或“賣車噱頭”。
5月17日,鄧承浩在個人社交媒體發長文正式回應爭議,強調政策初衷是為解決員工體驗產品與家庭陪伴的需求,絕非營銷噱頭或變相裁員。
深藍
高管內部講話被質疑“買車”或“淘汰員工”?鄧承浩發長文回應
應該說,網傳視頻發布之后,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不過,也正如鄧承浩在個人社交媒體中所言:“質疑聲音挺多”。
其中,兩種質疑聲音,應該是比較典型的。其一,質疑“借機淘汰員工或者銷售車輛”。若員工離職后公司拒絕返聘,既售出車輛又省去人力成本,企業或成最大贏家;
其二、質疑政策不夠明晰,可能導致員工利益受損。政策模糊性可能導致員工權益受損,例如工齡清零、返崗后職位調整等。
網傳視頻截圖
鄧承浩在回應中解釋,該政策源于員工對G318車型的熱愛及年假不足的現實矛盾。他表示,許多參與G318研發的員工希望駕駛自己打造的車長途旅行,但受限于常規年假時長,難以實現。
因此,他在內部活動中提出“離職休假”的設想,承諾員工購車后可申請兩個月假期,返崗后仍保留職位。
“很多項目組成員,自己都特別想開著這個車,帶著家人出去浪……我在祝大家生日快樂過程中,突發奇想講了視頻中的這段話。”鄧承浩如是表示。
鄧承浩長文回應
鄧承浩承認,當時說這段話確實有“臨時起意”或者“突發奇想”。“我就突發奇想講了那段話”鄧承浩如是表示。
不過,他同時強調,讓大家“離職”并不是他的初衷。其本意,在于尋找一種方式,能夠解除大家的后顧之憂。
其表示,講完這段話之后,其在認真落實,并不是噱頭。至于說“買車”或者“淘汰員工”,就更沒有這種意思了。
深藍
當然,與此同時,鄧承浩也表示,這種事情“講起來容易”,但是要“落地”還是很難。這樣不難理解,畢竟要兼顧讓員工享受較長的假期和符合團隊人事制度。
不過,鄧承浩雖然表示“落地還是很難”,不過從他的表態內容來看,他應該確實在落地其講過的這段話。
其表示:“最近,政策即將發布,我們努力把好事做好”。應該說,對于企業高管能夠做到“言必行”,還是值得肯定的。
深藍
目前汽車行業尚沒有先例,深藍能否“開行業之先”?
應該說,在當前的中國車市,深藍汽車的“離職休假”政策在汽車行業尚無先例,但其邏輯與互聯網公司的“間隔年”或“無薪長假”有相似之處。
只是,有所不同的是,深藍將購車作為休假前提,且涉及勞動關系的中斷,這在法律層面或許存在一定的隱患。
例如,《勞動合同法》規定,離職后重新入職需重新簽訂合同,工齡將重新計算,可能影響員工福利。
不僅如此,政策落地難度也不容忽視前文說過,鄧承浩在回應中坦言“講起來容易,落地很難”,需平衡員工需求與企業運營穩定性。
深藍
如果返崗機制不透明,或被質疑演變為變相裁員工具。事實上,類似質疑已在社交平臺存在不少。不過, 盡管如此,深藍汽車似乎并沒有打算“知難而退”。
鄧承浩在回應中多次強調“人才是深藍最寶貴的財富”,并稱政策將“優化員工福利,吸引優秀人才”。 若細則能明確返崗保障、工齡延續等條款,那么反而能化爭議為提升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機。
如果誠然如此,那么深藍汽車可以說是“開行業風氣之先”,反而能夠樹立敢于挑戰以及創新的形象。
“深藍作為一個勇于突破、敢于挑戰的品牌,為什么不能做一點突破常規的事情呢?”鄧承浩在回應中表示。
當然,這可能也面臨一定的挑戰或者風險。其關鍵因素之一,或許在于深藍方面能否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明確返崗保障、工齡延續等已經引起質疑的事項。
深藍
本文結語:
毋庸諱言,鄧承浩先生的內部講話,確實引起了一定的質疑。不過,好在鄧承浩及時進行回應,闡述了講這段話的背景以及初衷,并且表態絕沒有“買車”或者“噱頭”乃至“淘汰員工”等意圖。
應該說,這能夠較好的讓公眾了解事實真相,值得肯定。當然,最終該“風波”或者爭議能否平息,應該還要看“深藍是否能否落地相關政策或者細則”。
若政策最終淪為“紙上福利”,深藍汽車或將將引起更大的質疑。反之,若能以員工權益為核心完善細則,這一大膽設想或為行業人才管理提供新思路——畢竟,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人”才是車企真正的護城河。
我們相信,深藍汽車能夠秉承“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精神,開行業之先河,在國內車市獲得更好的市場銷量和發展前景。